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四)考试、考察;(五)体检(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上海事业单位招考方式有哪几种?
01统考:
上海事业单位统考指的是报名与笔试均由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和相关区统一组织实施。上海各区事业单位统一招聘、发布统一公告、职位表,一年一次,招聘人数都是上千人。
笔试的内容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全市统一笔试,不分岗位考同一套题,面试为结构化面试。
02统考补招:
下半年统考补招报考条件:参加过当年上半年统考且笔试成绩过了当年的全市平均线,且未被本市事业单位录用。下半年各招聘单位根据需求再补招,不再进行笔试,直接根据岗位需求、招录比例进行面试。
03单独招考:
由用人单位根据需求发布招聘公告,类似于日常的公司需要招人了,就发布一篇公告招聘。只是单招需要笔试面试。单招信息也有一些岗位是有编制,有一些岗位没有编制,详细建议咨询招考单位。
上海事业单位统考笔试大纲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为客观性试题,满分100分;《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观性试题,满分100分。两个科目合并为一个题本,考试时限共150分钟。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常识应用、言语理解、数理能力、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1、常识应用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常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国情、政治、经济、管理、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
2、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本部分常见题型包括但不限于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等。
3、数理能力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本部分常见题型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推理、数学应用等。
4、逻辑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逻辑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本部分常见题型包括但不限于程序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分析推理等。
5、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复合性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资料通常以统计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
《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测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管理角色意识:对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清晰认识,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服务意识。
分析判断能力:面对工作情境,能够发现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
计划与控制能力:能够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设想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按预想的进程和方向发展,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向有关人员征询意见,传递信息,施加影响,获得支持与配合。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撰写文稿,准确和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