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的出台,网上热议不止,各种支离破碎的政策解读,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这次“双减”政策到底减了什么?以及政策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关于“双减“政策的出台,网上热议不止,各种支离破碎的政策解读,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这次“双减”政策到底减了什么?以及政策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生减负篇:
1、作业减负,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3-6年级作业时长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2、严禁家长布置作业3、提升作业质量,不布置机械,无效,重复,惩罚性作业4、节假日,寒暑假不许上学科类培训5、线上课程不超过30分钟每课时,中间不少于10分钟休息。上课时间不得晚于21点
家长减负篇:
1、严禁家长检查,批改作业2、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下班时间,学校开设延时托管,初中上晚自习。3、规范校外培训,从严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监管下,难以为继,老母亲再也不用带着孩子一天跑四五个培训班,更不用为了别人家孩子上了几个辅导班而焦虑了)
表面上看,“双减”政策出台,是为了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但背后还有两个更加残酷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
1、筛选真正的人才
教育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是提升国民素质,但其中更重的一个原因,是筛选。
简单说就是筛选谁去当科学家,谁去做工程师,谁去当工厂的工人。
大家学习同样的知识,通过高考选拔,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毕竟全世界最高级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社会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名校一共就录取那么几个人。国家也不需要人人都具备战略思维。
而如今内卷的状态下,孩子们课内8小时,课外再上8小时辅导班,这样才能学的好的孩子,就像《小舍得》里的严子悠,这样的好成绩,是“鸡”出来的。